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【原文】
若刘氏之书①,观天地之象,通古今之事,权事而立制,度形而施宜。原道之心,合三王之风,以储与扈冶②,玄眇之中,精摇览靡③,弃其畛契,斟其淑静,以统天下,理万物,应变化,通殊类,非循一迹之路,守一隅之指,拘系牵连之物,而不与世推移也,故置之寻常而不塞,布之天下而不窕。
【注释】
①刘氏之书:指《淮南子》一书。
②扈冶:宽阔,广大。
③精摇:精神自由无拘束地畅游。
【翻译】
至于像刘氏的著述,观察天地的形象,通达古今的学说,权衡事理而建立法规,度量形势而施行合宜的措施。探索人们的道德规范,使之符合三王的风气,以便扩大道旨。在幽深微妙之中,探索精妙美好的东西;抛弃它的混浊,斟取它的精髓,以此统一天下,治理万物,适应变化,通达不同的方面。不是依循一个车轨形成的路子,恪守一个角落的偏见,拘泥牵制于具体的事物,而不随世道的变迁转移。因此放置到狭小之地而不会有阻塞,布散到天下而不会有空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