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天地未形,冯冯翼翼,洞洞灟灟,故曰大昭。道始于虚廓,虚廓生宇宙,宇宙生气,气有汉垠,清阳者薄靡而为天,重浊者凝滞而为地,清妙之合专易,重浊之凝竭难,故天先成而地后定。天地之袭精为阴阳,阴阳之专精为四时,四时之散精力万物。积陽之热气生火,火气之精者为日;积陰之寒气为水,水气之精者为月。日月之婬为精者为星辰。天受日月星辰,地受水潦尘埃。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

【原文】

天地未形,冯冯翼翼①,洞洞灟灟②,故曰大昭。道始于虚廓③,虚廓生宇宙,宇宙生气,气有汉垠,清阳者薄靡而为天④,重浊者凝滞而为地,清妙之合专易,重浊之凝竭难,故天先成而地后定。天地之袭精为阴阳⑤,阴阳之专精为四时,四时之散精力万物。积陽之热气生火,火气之精者为日;积陰之寒气为水,水气之精者为月。日月之婬为精者为星辰。天受日月星辰,地受水潦尘埃。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

【注释】

①冯冯翼翼:盛大的样子。

②洞洞灟灟(zhú):混沌的样子。

③道:指宇宙本源。虚廓:空虚,无形。

④薄靡:轻微发散的样子。

⑤袭精:即合成之精气。

【翻译】

天地还没有形成的时候,混沌不分,迷迷茫茫,所以叫作大昭。道产生于虚廓的状态,虚廓之中产生了宇宙,宇宙产生出元气。这种元气是有一定的边涯和形态的,其中清明部分飘逸扩散形成天,浊混部分凝结聚集形成地。清明部分的气汇合容易,混浊部分的气凝聚困难。所以天先形成而地后形成。天和地的精气融合起来产生了阴阳二气,阴、阳二气的精华融合集中产生春秋冬夏四季,四季各自的精气分散便生发出万物。阳气中的热气积聚便产生了火,而火气的精华部分形成太阳;阴气中的寒气积聚便产生了水,而水气的精华部分形成月亮。太阳、月亮溢出之气的精华散逸为星辰。天空容纳着日月星辰,大地接受水潦尘埃。以前共工和颛顼争当天帝,一怒之下头撞不周山。擎天的柱子撞折了,系地的绳子扯断了,天向西北方倾斜,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行移动;地向东南方陷塌,所以水流尘土都向东南流泄沉淀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