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人主之术:处无为之事,而循行不言之教,清静而不动,一度而不摇①,因循而任下,责成而不劳。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,口能言而行人称辞②,足能行而相者先导,耳能听而执正进谏。是故虑无失策,谋无过事;言为文章,行为仪表于天下;进退应时,动静循理;不为丑美好憎,不为赏罚喜怒;名各自名,类各自类,事犹自然,莫出于己。故古之王者,冕而前旒③,所以蔽明也;黈纩塞耳④,所以掩聪;天子外屏,所以自障。故所理者远则所在者迩,所治者大则所守者小。夫目妄视则婬,耳妄听则惑,口妄言则乱。夫三关者,不可不慎守也。若欲规之,乃是离之;若欲饰之,乃是贼之。
【注释】
①一度:统一法度。不摇:不改变。
②行人:周朝设立的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。称辞:陈说。
③旒:冕冠前后所挂的玉串。
④黈纩:黄绵,按照古代的冕制,一般加上大小如丸的黄绵,挂在冕的两旁,表示不听无益之言。
【翻译】
国君统治天下的手段是:用无为去处理事务,用不言去教化大众,清虚安静而不妄动,统一法度而不动摇,沿袭规则而任用臣下,督责臣下而自己不操劳。因此,君主心里藏有韬略却让国师来晓喻开导,能说会道却让行人去陈说,自己脚腿灵便却让赞礼之人去引导,耳朵能够听清却要执政之人来进谏。因而,君主考虑问题便不会失策,行动计划便不会出错;言论合理,行动可以作为天下的表率;进退适合时宜,动静遵循一定的道理;不会因事物的美丑而产生好恶之情,更不会因赏罚而喜怒;事物叫什么名称就随它叫什么名称,事物属什么类别就让它属什么类别,各种事情是什么样子都是自然而然的,不由个人意志所决定。所以,古代帝王君主,带的冠冕前后装饰有珠玉,这是用来遮挡视线的,表示不视邪行;冠冕两侧悬垂的黄绵球,这是用来堵塞耳朵的,表示不听邪说;皇帝宫外设立的屏风,是用来保障自己、远离小人的。因此君主管辖的范围越远,所审察的范围却越近;治理的事情越大,所操持的事情却越简约。眼睛乱看就会淫乱,耳朵乱听则易迷惑,嘴巴乱说就会造成混乱。目、耳、口这三道关口,平时不可不谨慎把持。如果要去规范三关,那么便是使它们离散;如果把三关装饰起来,那么则是伤害了它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