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兵静则固,专一则威,分决则勇,心疑则北,力分则弱。故能分人之兵,疑人之心,则锱铢有余;不能分人之兵,疑人之心,则数倍不足。故纣之卒,百万之心;武王之卒,三千人皆专而一。故千人同心,则得千人力;万人异心,则无一人之用。将卒吏民,动静如身,乃可以应敌合战。故计定而发,分决而动,将无疑谋,卒无二心,动无堕容,口无虚言,事无尝试,应敌必敏,发动必亟。故将以民为体,而民以将为心,心诚则支体亲刃,心疑则支体挠北。心不专一,则体不节动;将不诚心,则卒不勇敢。故良将之卒,若虎之牙,若兕之角、若鸟之羽,若蚈之足。可以行,可以举;可以噬,可以触;强而不相败,众而不相害,一心以使之也。故民诚从其令,虽少无畏;民不从令,虽众为寡。故下不亲上,其心不用;卒不畏将,其刑不战。守有必固,而攻有必胜;不待交兵接刃,而存亡之机固已形矣。

【原文】

兵静则固,专一则威,分决则勇①,心疑则北,力分则弱。故能分人之兵,疑人之心,则锱铢有余②;不能分人之兵,疑人之心,则数倍不足。故纣之卒,百万之心;武王之卒,三千人皆专而一。故千人同心,则得千人力;万人异心,则无一人之用。将卒吏民,动静如身,乃可以应敌合战。故计定而发,分决而动,将无疑谋,卒无二心,动无堕容③,口无虚言,事无尝试,应敌必敏,发动必亟。故将以民为体,而民以将为心,心诚则支体亲刃④,心疑则支体挠北。心不专一,则体不节动;将不诚心,则卒不勇敢。故良将之卒,若虎之牙,若兕之角、若鸟之羽,若蚈之足。可以行,可以举;可以噬,可以触;强而不相败,众而不相害,一心以使之也。故民诚从其令,虽少无畏;民不从令,虽众为寡。故下不亲上,其心不用;卒不畏将,其刑不战。守有必固,而攻有必胜;不待交兵接刃,而存亡之机固已形矣⑤。

【注释】

①分:名分。

②锱铢(zhū):古代的计量单位,一两的四分之一为一锱,一锱为六铢。

③堕容:怠慢的神色。

④亲刃:亲密坚固。

⑤形:表现出来。

【翻译】

军队静止就会稳固,专一就会有威力,职分确定就会勇猛,心中疑惑就要失败,力量分散就会变弱。所以能够分散对方的兵力,惑乱对方的军心,那么用少量的兵力就能绰绰有余对付敌军了;不能够分散敌人的兵力,惑乱对方的军心,就是数倍于敌的力量也是不够的。

因此商纣王的军队百万人,却有百万条心;周武王的军队,只有三千人,但都能意志专一。所以千人同心,那么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;万人异心,则抵不上一个人的作用。将帅和士卒,官吏和百姓,如能同心同德,互相配合行动像人体各器官那样协调,就可以对付敌军,与敌军决战。所以计划制定之后就要坚决执行,任务明确之后就要付诸实施。将帅谋事不犹豫、士卒思想无异心,行动就不会懈怠;将帅没有不切实际的口号,处事果断坚决,应对敌人必定敏捷灵活,行动也必定快速。所以将帅把人民当作自己的身体,而人民把将帅看成自己的心脏,心诚则肢体亲附心脏,心疑则肢体背离心脏。意志不专一,则身体不能节制行动;将帅不诚信,士卒就不会勇敢。所以良将的士卒,就像老虎的牙齿、兕牛的利角、鸟雀的羽毛,百脚虫的脚,可以行动,可以占领;可以嗤咬,可以顶撞;强壮而不会相互损伤,众多而不会互相妨害,这是因为由同一个心意加以支配而造成的。所以百姓都听从将帅的命令,那么即使兵力少也不必害怕;如果百姓都不听从将帅的指挥,那么即使兵多将广也等于势单力薄。所以臣下不亲近君主,他们的心意就不能被使用;士卒不畏惧将帅,他们的身体就不会用来作战。守卫必定有坚固的阵地,而攻取一定要取得胜利;不必等到两军交战开火,胜败存亡的征兆就早已表现出来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