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率性而行谓之道,得其天性谓之德。性失然后贵仁,道失然后贵义。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,礼乐饰则纯朴散矣,是非形则百姓眩矣①,珠玉尊则天下争矣。凡此四者,衰世之造也,末世之用也。夫礼者,所以别尊卑,异贵贱;义者,所以合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妻、朋友之际也。今世之为礼者,恭敬而忮②;为义者,布施而德;君臣以相非,骨肉以生怨,则失礼义之本也,故构而多责③。
【注释】
①眩:昏昧。
②忮(zhì):嫉恨。
③构:结怨。责:责难。
【翻译】
依循本性而行事叫作道,得到它的天性叫作德。天性丧失以后才崇尚仁,道丧失以后才崇尚义。因此仁义建立而道德离散了,修饰礼乐纯朴天真就消失了,是非形成那么百姓更加迷乱了,重视珠玉那么天下便开始争夺了。所以说,仁义、礼乐、珠玉、是非这四种东西,都是衰败之世制造出来的,用在末世。礼原本是用来区别尊卑、分别贵贱的;义原本是用来协调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妻、朋友间关系的。但今天讲礼节的人,外表恭敬而内心嫉恨;讲义理的人,施舍他人却希望能够得到恩惠。君臣之间互相非难,骨肉之间互相怨恨,这样就失去了原本提倡礼义的目的和意义,反而使人们因结怨而互相责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