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循本性而行事叫作道,得到它的天性叫作德。天性丧失以后才崇尚仁,道丧失以后才崇尚义。因此仁义建立而道德离散了,修饰礼乐纯朴天真就消失了,是非形成那么百姓更加迷乱了,重视珠玉那么天下便开始争夺了。所以说,仁义、礼乐、珠玉、是非这四种东西,都是衰败之世制造出来的,用在末世。礼原本是用来区别尊卑、分别贵贱的;义原本是用来协调君臣...
水聚集在一起便会产生互相吞食的鱼儿,土堆积成山则会产生互相伤残的猛兽,礼义的制定和施行则会产生伪善君子。尘土飞扬灰尘蒙脸却不想眯眼,过河涉水却不想沾湿衣裳,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。古时候人们混沌幼稚分不清东南西北,外貌上表现不出羡慕的情感,言语诚实而不夸夸其谈。他们衣着朴素只求保暖,兵器迟钝无须开刃,歌谣直抒欢乐不用婉转修饰,...
从前太公望、周公旦受封在宫廷相见,太公问周公说:“你打算怎样治理鲁国?”周公说:“尊敬尊者而亲敬亲者。”太公说:“鲁国从此就要削弱下去了。”周公问太公说:“那你又打算怎样治理齐国呢?”太公说:“我要举荐贤才、崇尚功德。”周公说:“后代必定有弑君夺权的人出现。”从那以后,齐国一天天强大,一直到称霸诸侯,但是二十四代后田常弑君...
实行仁政的人一定是通过哀伤喜乐之情去影响他人的,推行大义的人一定是通过施予剥夺让人明白义理的。眼睛所能看到的距离不过十来里地,而想以仁慈普照天下百姓,只用哀乐之情是远远不够的。没有天下积累的财物,而想普遍瞻顾天下万民,利益是不能满足他们的。况且喜怒哀乐之情,都是人们有了感触才自然形成和流露出来的。所以哭声发之于口、泪水出之...
因此公西华奉养父母,就如同和朋友相处那样随和;曾参侍奉父母,恭敬多于和睦,就像侍奉庄严威猛的国君那样小心翼翼,他们表现出的态度尽管不同,但在奉养父母上的孝心是一样的。因此北方胡人盟誓用头骨装酒,越人盟誓刺臂流血,中央地区国家会盟时口含畜血,在这里,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,但在表现真诚信义上是一致的。三苗人用麻束发,西方羌...
所以鲁国采用儒家礼节,施行孔子学说,结果反而国土被削减,名望被削弱,不能使近者亲附,远者归服。越王勾践剃发文身,没有戴皮帽、插笏板上朝的朝服,也没有规规矩矩的仪态,但在太湖一带战胜吴王夫差后,就南面而坐,称霸天下,使泗水之滨的诸侯都率各自管辖的边远小国来朝拜。北方的胡、貉、匈奴等国家,衣服胡乱缠裹,披头散发,又是席地叉腿而...
所谓礼义,实际上是五帝三王所建立起来的法典和习俗,只不过适合于那个时代。这就和祭祀时用的刍狗和祈雨时用的土龙一样,开始扎制它们的时候,用青黄色作为装饰,然后用锦绣包裹、丝帛镶边,最后用红色丝线缠紧,尸祝穿上黑色的祭服,大夫戴着礼帽,表情庄重肃穆地迎送它们。一旦等到祭祀完毕,它们就如同泥土草芥一样被扔掉,还有谁看重珍惜它们?...
所以说得到十把利剑,不如得到欧冶子的铸剑技术;得到一百匹千里马,不如得到伯乐的相马技术。自然中最大的朴是没有形状的,最微小的道是无法度量的。因此上天的圆形是不能够用规来测量的,大地的方形也是不能够用矩来测定的。古往今来叫作宙,四方上下称作宇。道处在它们的中间,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所在。因此那些见识不远大的人,不能够和他谈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