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
四月官田,其树桃。仲夏之月,招摇指午,昏亢中,旦危中。其位南方,其日丙丁,其虫羽,其音徵,律中蕤宾,其数七,其味苦,其臭焦,其祀灶,祭先沛。小暑至,螳螂生,鵙始鸣,反舌无声。天子衣赤衣,乘赤骝,服赤玉,载赤旗,食菽与鸡,服八风水,爨柘燧火。南宫御女赤色,衣赤采,吹竽笙,其兵戟,其畜鸡,朝于明堂太庙。命乐师修鞀鼙琴瑟管箫,调竽箎,饰钟磬,执干戚戈羽。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。大雩帝,用盛乐。天子以雉尝黍,羞以含桃,先荐寝庙。禁民无刈蓝以染,毋烧灰,毋暴布,门阎无闭,关市无索,挺重囚,益其食,存鳏寡,振死事,游牧别其群,执腾驹,班马政。

【原文】

四月官田①,其树桃。仲夏之月,招摇指午,昏亢中②,旦危中③。其位南方,其日丙丁,其虫羽,其音徵,律中蕤宾,其数七,其味苦,其臭焦,其祀灶,祭先沛。小暑至,螳螂生,鵙始鸣,反舌无声④。天子衣赤衣,乘赤骝,服赤玉,载赤旗,食菽与鸡,服八风水,爨柘燧火。南宫御女赤色,衣赤采,吹竽笙,其兵戟,其畜鸡,朝于明堂太庙。命乐师修鞀鼙琴瑟管箫⑤,调竽箎⑥,饰钟磬,执干戚戈羽。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。大雩帝⑦,用盛乐。天子以雉尝黍,羞以含桃⑧,先荐寝庙。禁民无刈蓝以染,毋烧灰,毋暴布,门阎无闭,关市无索,挺重囚,益其食,存鳏寡,振死事,游牧别其群,执腾驹,班马政。

【注释】

①田:官名,主管农事。

②亢:东方苍龙七宿之一。

③危:北方玄武七宿之一。

④反舌:又叫百舌鸟。

⑤鞀:有柄的小鼓。鼙(gǔ):军鼓。

⑥箎(chí):古管乐器。

⑦雩:旱天求雨的祭祀。

⑧羞:进献。

【翻译】

四月,官府劝勉农事,它的代表树是桃树。仲夏五月,招摇星指向十二辰的午位,黄昏时亢星位于南天正中,黎明时危星位于南天正中。这个月火神的神位在南方,它的天干是丙丁。它的代表动物是羽鸟,代表音是徵音,所属的律是蕤宾,它的代表数是七,所属的味道是苦味,所属的气味是焦味。这个月祭祀灶神,祭祀时先放上属火的肺脏。这时小暑节气来到,螳螂出生,伯劳鸟开始啼鸣,百舌鸟却寂寞无声。天子身穿红衣,骑赤黑色骏马,佩戴红色美玉,竖起红色的旗帜。吃豆类和鸡,饮八风吹来的露水,烧饭用柘木,用阳燧取火。南宫侍女们身穿红色衣服,衣裳绣有红色的花纹,吹奏竽和笙。代表这个月的兵器是戟,代表这个月的家畜是鸡。天子在明堂太庙召见群臣,命令乐师修整好小鼓、军鼓、琴、瑟、管、箫,并调配好竽和箎,装饰好大钟和石磬,预备好盾、斧、戈和羽旗。命令主管的官员替百姓向山峰河流和江河源头祈祷,还要举行大雩仪式,用以祭祀上帝,为百姓祈求神灵赐福降雨,并演奏盛大的古代音乐。天子把吃过黍米的小鸡和成熟的樱桃,献给宗庙的祖宗神灵享用。天子还发布禁令,不许割取尚未成熟的蓼蓝来制作染料,不许砍伐草木烧灰作肥料,不要暴晒葛布以免脆裂,巷里大门不要关上,关卡集市不要征收税赋。减轻重犯的刑罚,并增加他们的食物。抚养孤寡老人,救济为国牺牲的烈士的家属。将受孕的母畜和畜群分开,进行单独喂养,给马驹套上络头进行调教,并颁布养马条令。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