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毛羽者,飞行之类也,故属于阳;介鳞者,蛰伏之类也,故属于阴。日者阳之主也,是故春夏则群兽除,日至而麋鹿解;月者阴之宗也,是以月虚而鱼脑减,月死而蠃蚌膲。火上荨,水下流,故鸟飞而高,鱼动而下。物类相动,本标相应。故阳燧见日,则燃而为火;方诸见月,则津而为水。虚啸而谷风至,龙举而景云属,麒麟斗而日月食,鲸鱼死而彗星出,蚕珥丝而商弦绝,贲星坠而勃海决。

【原文】

毛羽者①,飞行之类也,故属于阳;介鳞者②,蛰伏之类也③,故属于阴。日者阳之主也,是故春夏则群兽除,日至而麋鹿解;月者阴之宗也,是以月虚而鱼脑减,月死而蠃蚌膲④。火上荨⑤,水下流,故鸟飞而高,鱼动而下。物类相动,本标相应。故阳燧见日,则燃而为火;方诸见月,则津而为水。虚啸而谷风至,龙举而景云属,麒麟斗而日月食,鲸鱼死而彗星出,蚕珥丝而商弦绝,贲星坠而勃海决。

【注释】

①毛羽:即鸟类。

②介鳞:指龟和蛇等动物。

③蛰伏:指冬眠的动物。

④蠃(luǒ):通“螺”,蚌类。膲(jiāo):肉少。

⑤荨:蔓延。

【翻译】

长有羽毛,在天空飞翔的鸟类,都属于阳类。长有鳞甲,在地下冬眠的龟蛇,因而属于阴类。太阳是阳类的主宰,因此春夏两季兽类都要脱掉旧毛,夏至冬至时麋鹿都会脱落旧角。月亮是阴类的根本,因此月亮亏损时鱼的脑髓就会跟着减少,月亮晦死时螺蚌的肉便瘪缩。火往上炎,水向下流,所以属于阳类的鸟往高飞翔,属于阴类的鱼向下潜游。万物因同类而互相触动,本和末互相感应。所以取阳燧置阳光下就会聚光燃艾起火,将方诸放月光下就会气化成液为水。老虎咆哮就有东风吹来,蛟龙升飞就会有祥云出现,麒麟相斗就会发生日食和月食,鲸鱼死去就有彗星出现,蚕吐丝时商弦便会断绝,流星坠落时海水就会漫溢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