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季春三月,丰隆乃出,以将其雨。至秋三月,地气不藏,乃收其杀,百虫蛰伏,静居闭户,青女乃出,以降霜雪。行十二时之气,以至于促春二月之夕,乃收其藏而闭其寒。女夷鼓歌,以司天和,以长百谷禽鸟草木。孟夏之月,以熟谷禾,雄鸠长鸣,为帝候岁。是故天不发其陰,则万物不生;地不发其陽,则万物不成。天圆地方,道在中央。日为德,月为刑。月归而万物死,日至而万物生。远山则山气藏,远水则水虫蛰,远木则木叶槁。日五日不见,失其位也,圣人不与也。

【原文】

季春三月,丰隆乃出①,以将其雨②。至秋三月,地气不藏,乃收其杀,百虫蛰伏,静居闭户,青女乃出③,以降霜雪。行十二时之气,以至于促春二月之夕④,乃收其藏而闭其寒。女夷鼓歌,以司天和⑤,以长百谷禽鸟草木。孟夏之月,以熟谷禾,雄鸠长鸣⑥,为帝候岁⑦。是故天不发其陰,则万物不生;地不发其陽,则万物不成。天圆地方,道在中央。日为德,月为刑。月归而万物死,日至而万物生。远山则山气藏,远水则水虫蛰,远木则木叶槁。日五日不见,失其位也,圣人不与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丰隆:即雨师,另外一种说法是雷师。

②将:行,降。

③青女:天神,即青霄玉女,主管霜雪。

④夕:指月份的下旬。

⑤司:管理。天和:自然祥和之气。

⑥雄鸠:布谷鸟。

⑦候岁:守望年岁。

【翻译】

阳春三月的时候,雨师便露面了,它开始行雨。秋三月的时候,地气向下隐藏起来,大自然开始收敛起肃杀之气。各种昆虫蛰伏起来,关闭门户静静地待在洞穴里。这时青女便露面了,于是大地开始降霜下雪,施行十二时令之气,直到第二年的仲春二月下旬,阳气才刚得到释放,关闭寒气。女夷出来踏乐而歌,以便管理上天自然温和之气,促使百谷禽鸟草木发育生长。孟夏四月,温和阳气使谷物成熟,布谷鸟开始不断鸣叫,为天帝预报节候。因此,上天如果不释放阴冷之气,则万物不能生长;大地如果不散发阳热之气,则万物不能成熟。天圆地方,而道便居于中心。太阳为德泽,月亮为刑杀。月刑到来则万物死亡,日德到来则万物生存。太阳如果远离山则山气就藏伏,如果远离水则水中鱼就蛰伏,如果远离树木则树叶就枯萎,这就是说太阳如果连续五天不出来露脸,就是失职,连圣人都不会高兴的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