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末世之政则不然,上好取而无量,下贪狼而无让,民贫苦而忿争,事力劳而无功,智诈萌兴,盗贼滋彰,上下相怨,号令不行,报政有司,不务反道矫拂其本,而事修其末,削薄其德,曾累其刑,而欲以为治,无以异于执弹而来鸟,捭棁而狎犬也,乱乃逾甚。夫水浊则鱼脸,政苛则民乱。故夫养虎豹犀象者,为之圈槛,供其嗜欲,适其饥饱,违其怒恚,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,形有所劫也。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,上多事则下多态,上烦扰则下不定,上多求则下交争。不直之于本,而事之于未,譬犹扬垛而弭尘,抱薪以救火也。

【原文】

末世之政则不然,上好取而无量,下贪狼而无让①,民贫苦而忿争,事力劳而无功,智诈萌兴,盗贼滋彰,上下相怨,号令不行,报政有司,不务反道矫拂其本②,而事修其末,削薄其德,曾累其刑,而欲以为治,无以异于执弹而来鸟,捭棁而狎犬也③,乱乃逾甚。夫水浊则鱼脸,政苛则民乱。故夫养虎豹犀象者,为之圈槛,供其嗜欲,适其饥饱,违其怒恚,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,形有所劫也。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,上多事则下多态,上烦扰则下不定,上多求则下交争。不直之于本,而事之于未,譬犹扬垛而弭尘,抱薪以救火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贪狼:狼通“狠”,贪婪,凶暴。

②矫拂:即违背。

③棁(zhōu):木棒。狎:玩耍。

【翻译】

末世的政治就不是这样了。国君爱好贪取而没有休止,臣下贪婪残暴而没有谦让;民众因贫困而被迫互相怨恨争斗,从事辛勤劳作而没有一点收获;巧智诈伪盛行,盗贼滋生蔓延;君臣之间互相怨恨,法规号令不能推行实施;执政官员和主管部门不务求返回正道,反而违逆治国的根本,只注意修饰枝节、小事;这时德政受到砍削,而刑罚却得到加强,想这样来治理好天下,无异于手拿弹弓却想招引鸟雀,挥动木棍却想与狗玩耍,只会乱上添乱。水混浊了鱼就会呼吸困难,政令烦琐苛刻就会给百姓带来混乱。所以那些驯养虎、豹、犀牛、大象的人,尽管给这些动物修建了栅栏,给这些动物提供喜爱的吃食,并适时投放不让它们挨饿,改变这些动物的暴怒性情,使之驯服,但就是不能使它们享尽自然寿命,原因何在?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身体受到了约束和胁迫。因此国君多诈那么臣下就多欺骗,国君多嗜欲那么臣下就多巧饰,国君多烦扰那么臣下便不得安定,国君多贪欲那么臣下则争斗。不从根本上使它们正直,却在末节上用力,就好像扬起尘土去制止灰尘,抱着干柴而去救火一样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