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夫兵者,所以禁暴讨乱也。炎帝为火灾,故黄帝擒之。共工为水害,故颛顼诛之。教之以道,导之以德而不听,则临之以威武。临之威武而不从,则制之以兵革。故圣人之用兵也,若栉发耨苗,所去者少,而所利者多。杀无罪之民,而养无义之君,害莫大焉;殚天下之财,而澹一人之欲,祸莫深焉。使夏桀、殷纣有害于民而立被其患,不至于为炮烙;晋厉、宋康行一不义而身死国亡,不至于侵夺为暴。此四君者,皆有小过而莫之讨也,故至于攘天下,害百姓,肆一人之邪,而长海内之祸,此大伦之所不取也。所为立君者,以禁暴讨乱也。今乘万民之力,而反为残贼,是为虎傅翼,易为弗除!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,养禽兽者必去豺狼,又况治人乎!

【原文】

夫兵者,所以禁暴讨乱也。炎帝为火灾,故黄帝擒之。共工为水害,故颛顼诛之。教之以道,导之以德而不听①,则临之以威武。临之威武而不从,则制之以兵革②。故圣人之用兵也,若栉发耨苗③,所去者少,而所利者多。杀无罪之民,而养无义之君,害莫大焉;殚天下之财,而澹一人之欲④,祸莫深焉。使夏桀、殷纣有害于民而立被其患,不至于为炮烙;晋厉、宋康行一不义而身死国亡,不至于侵夺为暴。此四君者,皆有小过而莫之讨也,故至于攘天下,害百姓,肆一人之邪,而长海内之祸,此大伦之所不取也。所为立君者,以禁暴讨乱也。今乘万民之力,而反为残贼,是为虎傅翼,易为弗除!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,养禽兽者必去豺狼,又况治人乎!

【注释】

①导:劝导。

②制:制伏。

③栉发:梳理头发。耨苗:除草。

④澹:满足。

【翻译】

军队是用来禁止暴力和讨伐叛乱的。炎帝造成了火灾,所以黄帝将他擒获;共工造成水害,所以颛顼将他诛灭。用道来教导他,用德来引导他而都不听从,便用武力威胁使他害怕,如果这样还不管用,就只能派兵对他加以制裁了。所以圣人用兵,就像梳头和锄草一样,清除的是少数害虫,保护的是多数百姓的利益。杀害无辜的百姓,而奉养没有道义的君主,祸害之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了。穷尽天下的财物来满足一个暴君的欲望,灾难之中没有比这更深的了。假若夏桀和商纣所做的危害百姓之事,在刚开始时就被阻止了,所谓的炮烙酷刑也不会出现了;假若晋厉公和宋康王在干第一件不正当的事情时被及时制止,也不至于侵夺暴虐他国。这四位暴君,之所以后来残害百姓、扰乱天下,是因为他们的恶行没有人及时出来制止。所以,放纵一个暴君的邪恶,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天下的祸乱,给百姓带来祸害,因此出于天理人伦,放纵一个邪恶的暴君是不可以的。确立君主的目的是用来禁止暴力和讨伐叛乱。现在依靠着万民的力量,而反过来残害百姓,这是给老虎添上翅膀,为什么不除掉呢?养鱼的人都知道只有清除池塘里的猵獭才能养好鱼,养家禽家畜的人也知道只有消灭豺狼才能养好家禽家畜,更何况是治理百姓的君主呢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