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是故圣人之学也,欲以返性于初,而游心于虚也;达人之学也,欲以通性于辽廓,而觉于寂漠也。若夫俗世之学也则不然,擢德慊性,内愁五藏,外劳耳目,乃始招蛲振缱物之豪芒,摇消掉捎仁义礼乐,暴行越智于天下,以招号名声于世。此我所羞而不为也。是故与其有天下也,不若有说也;与其有说也,不若尚羊物之终始也,而条达有无之际。是故举世而誉之不加劝,举世而非之不加沮;定于死生之境,而通于荣辱之理;虽有炎火洪水弥靡于天下,神无亏缺于胸臆之中矣。若然者,视天下之间,犹飞羽浮芥也,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也?

【原文】

是故圣人之学也,欲以返性于初,而游心于虚也;达人之学也①,欲以通性于辽廓,而觉于寂漠也。若夫俗世之学也则不然,擢德慊性②,内愁五藏,外劳耳目,乃始招蛲振缱物之豪芒③,摇消掉捎仁义礼乐④,暴行越智于天下,以招号名声于世。此我所羞而不为也。是故与其有天下也,不若有说也;与其有说也,不若尚羊物之终始也,而条达有无之际。是故举世而誉之不加劝,举世而非之不加沮;定于死生之境,而通于荣辱之理;虽有炎火洪水弥靡于天下,神无亏缺于胸臆之中矣。若然者,视天下之间,犹飞羽浮芥也,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也?

【注释】

①达人:通达知命的人。

②擢:去掉。

③招蛲:循环往复。振缱:情意缠绵的样子。

④摇消掉捎:奔走鼓动。

【翻译】

因此圣人学习,是想要人的性情返归到最初的质朴状态,让心神能在无情无欲的境界中遨游;通达知命的人学习,是想将心性与旷漠无边相通并在寂静淡漠中觉醒。若是世俗之人的学习就不是这样了,他们拔去德性,扰乱心胸,损伤耳目,老是纠结于追求事物的微小利益,为推行仁义礼乐奔走忙碌,在世上自我表现以求获得世俗的名声。这种事情是我感到羞愧而不屑做的。因此与其这样占有天下,还不如舍弃了它;与其舍弃了它,还不如逍遥流连在虚无境地、通达于事物有无之间。因此,全天下的人赞扬他,他也不会受到激励,全天下的人非议他,他也不会感到沮丧。对生死泰然处之,对荣辱通达处之,即使面对天下大火蔓延、洪水泛滥,自己内心的精神也不会有任何损害。如果像这样的话,就会将天下及天下之事看得轻如羽毛、草芥一般,谁还肯忙忙碌碌将外物当回事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