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夫荣启期一弹,而孔子三日乐,感于和;邹忌一徽,而威王终夕悲,感于优。动诸琴瑟,形诸音声,而能使人为之哀乐。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,其诚心弗施也。宁戚商歌车下,桓公喟然而寤,至精入人深矣!故曰:乐听其音则知其俗,见其俗则知其化。孔子学鼓琴于师襄,而谕文王之志,见微以知明矣。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、夏之风,论近以识远也。作之上古,施及千岁,而文不灭,况于并世化民乎!

【原文】

夫荣启期一弹①,而孔子三日乐,感于和;邹忌一徽②,而威王终夕悲,感于优。动诸琴瑟,形诸音声,而能使人为之哀乐。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③,其诚心弗施也。宁戚商歌车下④,桓公喟然而寤,至精入人深矣!故曰:乐听其音则知其俗,见其俗则知其化。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⑤,而谕文王之志,见微以知明矣。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、夏之风,论近以识远也。作之上古,施及千岁,而文不灭,况于并世化民乎!

【注释】

①荣启期:春秋时的隐士。

②邹忌:战国时齐国大夫。徽:弹奏乐器。

③县法:县:通“悬”。古代制定法令,常常悬挂在宫门外,让大家都知道,所以叫悬法。

④宁戚:春秋时卫国人,生活贫穷,替人赶车到齐,正好齐桓公送客出城,于是他便击牛角而歌,齐桓公赏识他,拜他为上卿。商歌:悲伤的歌。

⑤师襄:春秋时鲁国的乐师。

【翻译】

荣启期一次弹琴唱歌,孔子听了快乐了三天,这是因为孔子受到了曲调平和之情的感染;邹忌演奏一曲,而齐威王整天悲哀,这是因为齐威王受到了曲调忧伤之情的感染。在琴瑟上拨动,能够形成声音,使人产生悲伤和欢乐的感情。而颁布法令、设置奖赏却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,原因就在于实施赏罚制度的人他们的真诚之心没有表现出来。宁戚在牛车下唱起商调歌曲,齐桓公听了不住地叹息而省悟,这是精神的感化作用深入人心了。因此说,通过聆听音乐,就能从中知道国家的风俗;看到国家的习俗,便可以了解国家的教化。孔子在鲁国向著名乐师师襄学习鼓琴,并从中明白了周文王的志向,这是孔子通过音乐语言而领悟出的主题内涵。同样,延陵季子从聆听欣赏鲁国的传统音乐中了解了殷、夏的风俗,这是通过今天而认知过去。这些创作完成于上古的音乐诗篇,流传千年而不磨灭,还能给人以启迪和影响,更不用说这些音乐在当时的感化作用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