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是故明主之治,国有诛者而主无怒焉,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①,诛者不怨君,罪之所当也。赏者不德上,功之所致也②。民知诛赏之来,皆在于身也,故务功修业,不受赣于君③。是故朝廷芜而无迹④,田野辟而无草。故太上下知有之。桥直植立而不动⑤,俯仰取制焉;人主静漠而不躁,百官得修焉。譬而军之持麾者,妄指则乱矣。慧不足以大宁,智不足以安危,与其誉尧而毁桀也,不如掩聪明而反修其道也。清静无为,则天与之时:廉俭守节,则地生之财;处愚称德,则圣人为之谋。是故下者万物归之,虚者天下遗之。
【注释】
①与:称赞。
②致:得到。
③赣:恩惠。
④芜:荒芜。
⑤桥:即桔槔(gāo),古代的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汲水工具。植:桔槔中间起支撑作用的木杆。
【翻译】
因此明主治理国家,他不因为国家有受诛罚之事而恼怒,也不会因朝廷有奖赏活动而赞誉高兴。这是因为受诛罚者没有必要怨恨国君,这是他们罪有应得;受奖赏者也没必要感谢国君,这是他们劳动所得、功劳所致。这样就使百姓懂得诛杀赏赐的发生,都在于自己本身,因此百姓就会努力工作,建功立业而不指望君主个人会恩赐什么。这样一来,朝廷中空旷而没有人迹,田野都得到开辟而没有杂草。这就是远古时代的“无为而治”,智慧低下的人都能懂得这种统治艺术。桔槔平直、木杆直立不动,便可以升降取水了。国君宁静淡泊而不急噪,百官便可以得到修治。就像军队中执掌大旗的人,随便指挥,那么就会造成大乱。所以,治国如施以小恩小惠,是不足以使天下得到大的安宁;小智谋不能够决定国家的安危,与其赞誉尧而诋毁夏桀,不如现在就收起所谓的聪明而返回修治根本的大道。清虚安静顺应天道,那么上天就会给他适宜的时机;廉洁勤俭坚守节制,那么土地就会长出丰足的财物;国君行处若愚举用有德之人,那么圣贤之人就会替他谋划。因此处于低处、谦卑自居的人,万物都会归附他,处于空虚的境地天下就会给予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