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子
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《刘安子》,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,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,故而得名。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。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,做到了融会贯通,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。该书对天文、地理、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,并以道论为根本,解释各种自然现象,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
第十六卷 说山训

鲁人身善制冠,妻善织履,往徙于越而大困穷。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,譬若树荷山上,而畜火井中。操钓上山,揭斧入渊,欲得所求,难也。方车而蹠越,乘桴而入胡,欲无穷,不可得也。楚王有白蝯,王自射之,则搏矢而熙。使养由基射之,始调弓矫矢,未发而猿拥柱号矣。有先中中者也。呙氏之壁,夏后之璜,揖让而进之,以合欢,夜以投人,则为怨;时与不时。画西施之面,美而不可说;规孟贲之目,大而不可畏;君形者亡焉。人有昆弟相分者,无量,而众称义焉。夫惟无量,故不可得而量也。登高使人欲望,临深使人欲窥,处使然也。射者使人端,钓者使人恭,事使然也。曰杀罢牛可以赎良马之死,莫之为也。杀牛,必亡之数。以必亡赎不必死,未能行之者矣。季孙氏劫公家,孔子说之,先顺其所为而后与之入政,曰:“举在与直,如何而不得?举直与枉,勿与遂往。”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。众曲不容直,众在不容正,故人众则食狼,狼众则食人。欲为邪者,必相明正,欲为曲者必相达直。公道不立,私欲得容者,自古及今,未尝闻也。此以善托其丑。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,三人成市虎,一里能挠椎。夫游没者,不求沐浴,已自足其中矣。故食草之兽不疾易获,水居之虫,不疾易水。行小变而不失常。信有非礼而失礼:尾生死其梁柱之下,此信之非也;孔氏不丧出母,此礼之失者。曾子立孝,不过胜母之阎;墨子非乐,不入朝歌之邑;曾子立廉,不饮盗泉;所谓养志者也。纣为象著而箕子唏,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,故圣人见霜而知冰。

鲁国某人善于做帽子,妻子善于织鞋子,他们搬迁到越国去谋生,结果陷入困境。这是因为他们的特长不能在那个地区得以发挥,所以导致生活窘迫,这就好比在山上种荷花,在井里保存火种一样。拿着钓鱼工具上山,举着斧头来到深渊,想要得到所需要的东西,这将是件很困难的事。驾着车子到越国去,乘着木筏到北方胡地,要想不走上绝路是不可能的。楚王庭中...

先倮而浴则可,以浴而倮则不可;先祭而后飨则可,先飨而后祭则不可;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。祭之日而言狗生,取妇夕而言衰麻,置酒之日而言上家,度江、河而言陽侯之波。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杀人,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,其望赦同,所利害异。故或吹火而然,或吹火而灭。所以吹者异也。烹牛以飨其里,而骂其东家母,德不报而身见殆。文王污膺,鲍申伛背,以成楚国之治。裨谌出郭而知,以成子产之事。朱儒问径天高于修人,修人曰:“不知。”曰:“子虽不知,犹近之于我。”故凡问事必于近者。寇难至,躄者告盲者,盲者负而走,两人皆活,得其所能也。故使盲者语,使躄者走,失其所也。郢人有鬻其母,为请于买者曰:“此母老矣,幸善食之而勿苦。”此行大不义,而欲为小义者。介虫之动以固,贞虫之动以毒螫,熊羆动以攫搏,兄牛之动以抵触,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。治国者若耨田,去害苗者而已。今沐者堕发,而犹为之不止,以所去者少,所利者多。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,檠不正而可以正弓。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,不利而可以利。力贵齐,知贵捷。得之同,返为上;胜之同,迟为下。所以贵镇邪者,以其应物而断割也;靡勿释,牛车绝辚。为孔子之穷于陈、蔡而废六艺,则惑;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,病而不就药,则勃矣。

先裸体然后洗澡是合乎情理的,已经沐浴再裸体则是不行的。先祭祀而后食用是可以的,先食用然后再祭祀则是对神灵的不敬。事物的先后次序,各自都有适当的要求。祭祀的时候说母狗生小狗,娶媳妇的日子说穿戴孝服,置酒宴飨的时候却说上坟,渡江河时说阳侯的波涛,这些都是不适宜的。有人说朝廷将要大赦,赶快多杀些犯人;有的说朝廷将要大赦,这样能赦...

  • 1页9条